民營經濟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讓惠企政策從“紙面”落到“地面”,打通政策兌現“最后一公里”,使其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及時雨”?
正處在振興發展關鍵節點的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春,以行動作答:在全面推進惠企惠民政策落實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加快惠企政策兌現的五條措施,以惠企政策直達快享為突破口,把企業的實際感受作為檢驗政策成效的核心標準,深化惠企政策兌現“一件事”改革,全力推動政策兌現“好易辦”,直擊痛點,回應關切,讓民營企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讓惠企政策像‘快遞’一樣,精準送達到企業手中,甚至無需企業‘下單’,就能直接‘簽收’。”市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營商環境服務處處長吳佳林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我市四年來堅持不斷推動、深化惠企政策直達工作的深層考量。此次推出的五條措施,不僅是對既往舉措的深化與提升,更是一次深刻的政府治理理念變革與服務模式重塑——它標志著長春正加速從“政府端菜”的傳統供給模式,轉向“企業點菜、政府配餐”的精準服務思維,全力推動從“人辛苦找政策”到“政策主動找人”的根本性轉變。
為讓政策更貼合企業需求,我市運用“互聯網+政務”的模式,對標參考國內數字化建設比較成熟的城市經驗做法,搭建起長春市惠企政策直達平臺。市政數局認真聽取了具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營商環境監督員等雙重身份的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建議,在實踐中持續優化平臺功能,只為讓企業辦理政策“找得到、看得懂、易辦理”,打通政策兌現“最后一公里”,確保政策的“陽光雨露”精準滴灌到企業的“根系”上。
不同于單一環節調整,惠企政策兌現的五條措施圍繞政策“制定-發布-兌現-評估”全生命周期展開系統性優化,旨在構建一個環環相扣、高效順暢的政策兌現“好易辦”新生態。
源頭把關,讓政策制定更“接地氣”——
政策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我市在政策制定環節植入“用戶思維”,建立政策出臺意見征詢機制:制定惠企政策時,政策出臺部門必須充分聽取相關領域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及社會輿論意見,專業性較強的政策,需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論證,未經調查研究不得出臺。這一機制從源頭上確保了政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同時,我市對政策內容本身進行“標準化”改造,要求政策文件必須明確優惠內容、兌現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和咨詢電話等具體要素,嚴禁設置兜底條款。企業在申報前,就能對能否享受政策、如何享受政策、何時享受政策了然于胸,徹底改變以往政策解讀 “霧里看花” 的情況,為企業規劃發展路徑提供了清晰穩定的政策依據。
政策發布更“直觀”,解讀力求“通俗易懂”——
為解決企業 “找政策難、懂政策難” 問題,我市構建了立體化的惠企政策發布解讀體系,市、區兩級的惠企政策要全量在“長春市政策服務網上大廳”公開向社會發布,讓企業可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端“靈動長春”微信小程序,即可“一網打盡”惠企政策,徹底告別以往四處搜尋政策的奔波與煩惱。
解讀方式也更貼心。政策制定部門學會 “換位思考”,站在企業視角,將枯燥的政策條文轉化為自媒體文章、短視頻、直播、漫畫、圖文等生動形式。無論是習慣看文字的企業負責人,還是偏好短視頻的年輕創業者,都能輕松看懂政策,真正實現政策 “看得懂、用得上”。
智能匹配,政策推送更“精準”——
建立政策集成推送機制,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等數字化技術,像“智能導航”一樣,主動將適合的政策“套餐”精準推送給符合條件的潛在受益企業。企業還可通過“政策訂閱、政策自測、應享未享”等功能,及時掌握相關政策信息。
模式創新,直達快享更“便捷”——
建立政策直達快享機制,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一步,也是對“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要求的生動實踐。對財政提供資金支持的惠企政策,實施部門會通過“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線上零跑動”“線下一次跑”等4種方式,在“長春市政策服務網上大廳”、手機端“靈動長春”微信小程序或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受理企業辦理需求,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動和提交材料的次數。
尤其是“免申即享”,實現了政策紅利的“無感兌現”。企業如果符合“免申即享”的政策條件,不用申報就自動享受政策補貼;其他非“免申即享”的政策,在企業申報后,政策實施部門會按照承諾時限審核,如條件符合,政策資金將及時撥付到企業賬戶,極大提升了兌現效率,讓企業盡快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
閉環管理,政策優化更“科學”——
一項好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持續的評估與優化。我市建立政策施行評估機制,積極回應企業意見訴求。市政數部門定期對平臺公開的政策文件執行效果、企業滿意度等進行“體檢”,收集企業反饋,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政策存續、優化或調整等重要依據,形成良性循環,讓政策在動態調整中不斷完善,始終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一系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舉措,不僅織密了我市惠企政策直達的“高速路網”,更彰顯了長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與擔當。在振興發展的道路上,這座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正以政策紅利的“真金白銀”與政務服務的“真抓實干”,厚植營商環境沃土,努力吸引、培育、留住更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在此扎根成長、枝繁葉茂,共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關于加快惠企政策兌現五條措施
為深化惠企政策兌現“一件事”改革,推動政策“好易辦”,切實解決惠企政策落實不到位、不精準等問題,回應民營企業關切,制定措施如下:
1.建立政策出臺意見征詢機制,確保政策文件務實管用。制定惠企政策時,需充分聽取相關領域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及社會輿論意見,專業性較強的需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論證,不經過調查研究不得出臺政策。政策文件必須明確優惠內容、兌現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和咨詢電話等具體要素,不得設置兜底條款。
2.建立政策發布解讀機制,確保讓企業找得到看得懂。市、區兩級惠企政策全量在“長春市政策服務網上大廳”公開向社會發布,企業可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端“靈動長春”微信小程序查詢。政策制定部門需站在企業視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通過自媒體、短視頻、直播、漫畫、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對政策條款進行解讀。
3.建立政策直達快享機制,推動獎補資金直達企業。對財政提供資金支持的惠企政策,實施部門要通過“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線上零跑動”“線下一次跑”等4種方式在“長春市政策服務網上大廳”、手機端“靈動長春”微信小程序或在市、區兩級政務中心受理。企業申報后,部門要按照承諾時限審核,對符合條件的,政策資金要及時撥付到企業賬戶。
4.建立政策集成推送機制,推動政策應享盡享。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建模等數字化技術,不斷優化政策直達平臺功能,推動惠企政策與目標企業智能匹配,主動將惠企政策打包并精準推送給符合條件的企業。企業可通過辦理平臺使用“政策訂閱、政策月歷、政策自測、應享未享”等功能及時掌握相關政策信息。
5.建立政策施行評估機制,積極回應企業意見訴求。市政數部門定期對平臺公開的政策文件開展實施情況評估,通過辦理平臺廣泛收集相關領域企業意見建議,并對政策施行過程中依規審核、按時辦結、資金到賬、企業感受等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將作為政策是否繼續執行、優化、廢止及財政部門撥付資金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