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去“幸福食堂”吃一份熱騰騰的豆腐腦和油條;上午,在“幸福學堂”里學習書法和繪畫技巧;午后,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參加手工DIY活動;傍晚,通過“社區管家”平臺預約的家政服務人員準時上門——這一幕幕充滿煙火氣的幸福場景,正是長春市綠園區青年路街道深耕社區服務、破解民生難題的生動縮影。青年路街道多方聯動社區合作伙伴,打造集便民服務、文化交流、健康管理于一體的社區服務新生態,用“民生溫度”疊加“幸福厚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開放式”合作
讓資源聚起來,惠民實打實
“以前社區想辦義剪、義診、惠民大集等活動,不僅人手緊缺、資源少,也很難有持續性。現在引入社區合作伙伴之后,各種資源都能高效對接,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服務。今天的義剪就是與藍夢職業培訓學校合作開展的,深受居民歡迎?!痹谂旌衷沸^定期舉行的義剪現場,青年路街道青陽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苗道出了社區服務模式的關鍵轉變。
一直以來,社區服務存在著“主體單一、資源匱乏”的治理痛點。為打破這一困境,青年路街道引進20余家優質社會資源,構建起“黨建+合作伙伴”的資源整合體系。在這一體系支撐下,資源有機整合、優勢互補,企業的場地、技術、資金優勢與居民的就醫、就餐、學習需求精準匹配,實現“以陣地換資源、以服務換支持”的良性互動,社區服務不再是單打獨斗。
走進青年路街道銀融社區“融鄰·HUI生活”服務綜合體,很難想象這個居民茶余飯后聚集的溫馨空間曾經是廢棄的鍋爐房。銀融社區將閑置用地二次利用,引進多家合作伙伴,打造服務綜合體,為居民提供醫療、就餐、學習、休閑娛樂等服務。
聚焦轄區老年居民的醫療需求,銀融社區與長春市衛健委開展深度合作,邀請各大醫院的內科、外科、眼科等各科專家,每周五來社區開展義診或健康講座。
“歲數大了,偶爾有個小病去醫院太麻煩,現在好了,咱們社區每周都有專家來義診,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真的太方便了!”說起“融鄰·HUI生活”服務綜合體,居民于淑琴不住地夸贊,而更讓她滿意的是涵蓋家政、維修、居家養老等6大類100余項服務的“社區管家”項目?!耙郧伴_鎖、修家電不容易找到靠譜的,有時候錢花了不少,問題還不一定能解決。這回好了,價目單一目了然,服務人員也專業,我們用著放心。”
“一站式”服務
讓需求有回應,幸??吹靡?/div>
午餐時間,“小暖融鄰”新竹社區餐廳飯菜飄香。“今天有大棗饅頭和酸菜團子,這倆都是我愛吃的?!薄皨寢屵@個水果沙拉好吃,我還想吃!”“今日特供香辣蟹,12元一份……”正在選餐的居民排成長隊,一份份葷素搭配、品類齊全的小碗菜色香味俱全,價格也很實惠。
“我喜歡吃燉菜,今天這個茄子就很合我胃口,選兩份菜,選一樣主食,十來塊錢就能吃好?!闭谟貌偷木用窭畎⒁淌沁@家餐廳的???。除了做飯不便的老年人,還有不少上班族和學生前來用餐。
肉菜6—8元、素菜3—5元、涼菜2元、米飯1元,還有減脂餐、麻辣燙、冷面等特色餐食。該餐廳堅持“公益第一”屬性,定價親民,每天供應三餐,僅午餐時段,用餐人數就超過1000人次。
在解決老年人“做飯難”、年輕人“難做飯”的問題之余,“小暖融鄰”新竹社區餐廳將服務觸角延伸,提檔升級為“中央廚房”,為青年路街道轄區7個居民“幸福食堂”統一配餐,通過統一采購、集中加工、標準化生產,不僅降低了社區食堂的運營成本,還實現了口味一致、營養均衡的膳食供應。
“公益+低償”發展思路,搭載規范化、集約化運營模式,讓民生服務更有品質。新竹社區聯動社區合作伙伴吉林省金石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探索社區服務新模式,利用閑置空間,靈活布局小體量、多功能的服務設施或場所,打造惠民小街,不斷完善社區功能配置。除了運營社區餐廳外,惠民小街還開設智惠醫院、惠民超市、幸福學堂等生活服務項目,還有正在建設中的理發、干洗、居家養老等項目,涵蓋居民日常所需的方方面面。
“惠民小街原本是基隆中街上的一條無名小路,以前哪有這么多人啊,現在這條小街可太火了?!闭f起惠民小街,居民鄭秀琴豎起大拇指。
從“資源洼地”轉變為“服務高地”,社區合作伙伴的深度參與,盤活了城市邊角空間。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低價、放心的民生服務,曾經的閑置空地,如今已“脫胎換骨”。
“賦能式”活動
讓居民當主角,價值亮出來
今年76歲的王樹芳和73歲的范淑杰都是新竹社區居民,她們倆原本閑居在家養老。得知社區里開了一個社區工坊,有來自電商企業的老師教大家做各種手工藝品,做完了直接就能通過電商平臺賣出去,這讓老姐妹倆有了積極性。
在老師的指導下,二人從簡單的小布袋開始縫起,一個大概可以賺3元錢,做完直接就能領錢。老人笑著說:“就算不賺錢也比在家干待著有意思,更何況還能掙錢!”
“我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讓社區活動更豐富、更吸引人,也希望居民不只是一走一過,而是真正能在社區活動中有所收獲,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毙轮裆鐓^黨委書記劉莉介紹,社區工坊有編繩、鉤織、布藝等項目,為居民提供原料、工具和場地,所有成品都可以直接變現。
不僅如此,針對轄區科技企業少、居家寶媽多的實際,青年路街道還搭建“電商大院”創業就業平臺,與天森傳媒等3家電商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成3個社區惠民直播間,開展主播培訓40余場,為社區服務注入“造血”動能。
住在新星宇和煦小區的居民黃秋穎是一位“寶媽”,參加主播培訓后,她在社區惠民直播間里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方向。“我會做串珠掛鏈,以前也做了很多,但是很難變現。有了直播間之后我每做出一批成品就來直播,每月能收入1000元以上?!?/div>
“社區服務不是‘一陣風’,要形成可復制、可持續的機制,才能長久惠及居民?!鼻嗄曷方值傈h工委書記劉云峰表示,為保障服務質量,青年路街道完善“申請—社區推薦—街道備案—街道授牌”的準入制度,定期結合社區考核、居民服務評價,對社區合作伙伴進行動態管理,細化約談、退出等措施,確保社區合作伙伴服務“真惠民、真有效”。